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三明站长网 (https://www.0598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编程要点 > 资讯 > 正文

财富自由之梦的真实版本 | 深氪

发布时间:2018-12-25 11:14:25 所属栏目:资讯 来源:36氪
导读:副标题#e# 原标题:财富自由之梦的真实版本 | 深氪 文 | 石海威 编辑 | 杨轩 李洋 “无耻” “恶劣”“做得太绝”“坏了规矩”…… 蘑菇街创业8年上市,短暂的恭喜声后,是来自老员工和投资业人士的一片愤慨之声——上市之时,蘑菇街员工们才发现自己手里25

“团队中的个体是不是在创造价值,管理者的感知非常明确,但又很难去量化这个感知。一旦创始人觉得这个人没有想象中能创造价值,调整期权,就会造成员工非常大的怒气。”一位创始人这样向36氪评价上述美团期权纠纷案例。

期权的本质,是创业公司想用来激励最值得的人。投资行业深谙事情要靠团队协力做成,行业规矩是会逼创始人在投资协议中写下公司预留的期权池情况,并要求创始人在3-6个月之内完成自己的第一批股权激励计划。

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师告诉36氪,在他所服务的客户中,至今还有很多公司的期权架构都由A轮融资律师来做。更有不少创始人直接把需求丢给公司的HR或财务,这些人一般会从百度文库下载一套股权激励模板直接使用。

一旦涉及财富分配,风险就是难以避免的。

某公司B轮融资后曾开掉一位创始人团队成员,因为能力不匹配,但承诺的期权也照发了。创始人对36氪说,天使轮时自己“大笔一挥”发了很多,但公司往往在A、B轮后可能有五倍十倍的增长,所以天使轮看似很少的期权就不是一笔小数目了。但这之后,他在投资方的建议下重新调整了期权架构,当然发放条例也更严格。于是被授予期权的员工开始感觉“老板是在算计自己”。“创始人就是这样里外不是人”,他说。

至于蘑菇街的期权争议,在北京极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柳看来,关键可能是拟制股数过多:因为较高的股数更容易吸引优秀人才加入。

但因为股数多,员工听起来非常高的股票数量,实则占公司总体股权比例较低,这就造成了员工预期与上市后收益不匹配的心里落差,反而更容易出现矛盾和股权纠纷。

一名知情人士对36氪说,在蘑菇街上市前,考虑过是否要跟员工沟通合股的事情,因为担心员工情绪反弹大。但可能是考虑到一旦提前沟通,等不到上市,员工的情绪就要爆发,蘑菇街最终未做提前沟通。

“怎么就稀释成了这样?”一位蘑菇街前员工说。蘑菇街经历了多次融资,还经历了和美丽说、淘世界等的合并,大家猜测最终结果和一次次的稀释有关,但至今同事们都说不清楚,“都不知道怎么变成这样子的。”

激励得多、激励条件好,也会有风险。

2016年9月,蜜芽宣布完成1.5亿美元D轮融资,几乎同一时间,也爆出蜜芽核心高管“离职门”事件中,包括CTO宗东东、跨境业务总经理桂博文、O2O和妈米负责人赵哲、运营副总裁杜萍在内的4名高管离职。

理论上,如果跟随公司上市,这些高管还将获得更大的财务回报。但一位接近蜜芽的核心人士告诉36氪,其高管离职原因之一是蜜芽早期签订的期权协议约定的退出价格不合理。因为其行权价和回购价都很高,如果早期加入的高管持有公司足够多的股数,那么即使不上市,高管在离职退出时仅赚取差价也能财务自由。

“蜜芽已经很久没有融资了,上市很难。如果能提前变现,高管还不如自己投自己的A轮再创业了。”上述人士说。

离职则是风险的集中爆发期。

共享租赁行业的创业者杨东告诉36氪,他希望通过期权和员工一直绑定到上市,如果不小心“走散”,要不要回购就成了难题。回购期权意味着需要公司拿出大量现金流,创业公司没有这个能力。而如果替离职员工保管到上市,相当于离职的人坐享其成别人辛苦打下的江山。“不管是我要‘养’他还是用钱回购,两个都很痛。”

某直播APP创始人说,在他看来,上市之日也许就是员工离职之时。一旦期权兑现,财务自由的人工作动力也会减少。因此他在学习和效仿华为,“如果我们公司未来不打算上市,就没必要按上市的套路来搞,华为那种模式就很好,反正公司不上市,员工也不能拿期权做文章。”

互联网餐饮品牌创始人孔军的困惑比较特别:期权在互联网公司不够用,而在其它行业却发不完。他的公司内有大量一线服务人员,受教育水平不高,是流动人口,不要说期权,“他们甚至哭着求我别交社保,只为每个月到手的钱多一些。”

他认为,这种情况就是一锤子买卖。因为“对他们来讲,已经做好随时就走的准备了。所以所有的回报都是现结的。”尽管这听起来非常残酷,但“对公司来讲期权是这么宝贵的财产,他却觉得一文不值,换做是你会给他吗?”

一位资深律师向36氪表示,他接触过大量做全员激励的公司,最后基本都失效了,能做成的小米是一家。小米的股权激励的成功并不仅限于早期的全员持股,更重要的是雷军让大家充分相信期权的价值。

据徐欢回忆,后来每隔一个季度,小米内部都有一个大会,即便不是雷军参加,合伙人级别的也都会到场给大家鼓气,强调大家手中的期权在增值。等到2014年他从小米离职创业时,期权已接近20美元一股。

信任的核心来自于市场的积极反馈。如果翻看小米早期融资历史会发现,C轮之前,它保持了每半年一次的融资记录,估值从A轮2.5亿美元一路飙升至40亿美元。“持续的融资上涨和估值攀升一定会‘刺激’到员工,只要努力后面就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财富自由之梦的真实版本 | 深氪

上市梦醒:财富自由,或者难保体面

一些人跟着雷军吃到了肉。

徐欢告诉36氪,他当时是部门的第五个产品经理,前四位同事都没有离开小米,到今天至少有几千万收益。“有人已经给孩子买了学区房。”

小米登陆港交所前一天,雷军发公开信称,小米共有超过7000名员工持有股票或期权。美团则公布自己造就了4714名“百万富翁”。

不过,小米、美团股价至今尚在发行价下——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比VC更严苛。

在这次资本寒冬中,一些公司不得不流血上市,不少人“上市即梦醒”。

一位前蘑菇街人士向36氪回忆,陈琪多次在内部说,蘑菇街不一定做成很大规模,但至少要是家很Decent(体面)的公司。

上市当天的期权闹剧当众撕破了这种体面。

(编辑:三明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