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三明站长网 (https://www.0598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腾讯变革150天 TO C到TO B 重兵投入产业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9-03-11 20:52:35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故事硬核
导读:副标题#e# (原标题:独家深访:腾讯变革150天全记录) 在2018年的危机当中,20岁的腾讯自上而下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投身未来20年产业互联网的新战

过去几年,他给TO B和TO G业务不断站台,一天辗转多个城市,与各地官员、合作伙伴会面(具有产品经理气质的马化腾,过去是不爱露脸甚至容易脸红的人)。新产品他也关注,产品经理会收到他关于字号大小之类的反馈;公司推出《如懿传》后,他竟看完了,完了还给高管们推荐,分享自己的领悟。

马化腾“电话、短信、微信,任何界面,全部及时回复”,总办成员都很困惑,他通常在夜里12点后下班,但员工经常在夜里两三点收到他的邮件;每周末他都去爬山,出差就在城市周边爬。“一看他朋友圈两万多步数,就知道肯定又去爬山了。”

全面TO B后,连效率超人的时间管理也遇到了挑战。一位中干甚至严肃地建议设立一个机制,解决处处都期待马化腾站台的问题。

一个月来,马化腾和总办成员花了更多时间开会和动员。

腾讯开始启动公司史上第三次架构调整。这是历次改革以来,动作最大、最艰难的一次。

9月29日,马化腾、刘炽平等总办们,加了一晚上的班,准备了员工公开信、新闻稿。等到写完已是日出时间。

9月30日6点14分,腾讯正式对外公布了架构调整的消息。6点40分,一封署名“Pony、Martin &全体总办”的邮件送达4万员工的邮箱。七大事业群调整为六大,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的同时,腾讯还成立技术委员会,打造具有腾讯特色的技术中台。

CSIG亮相了,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了腾讯TO B的决心。但一个广为流传的观点是: 作为一家成功的TO C公司,腾讯没有TO B基因。

腾讯变革150天 TO C到TO B 重兵投入产业互联网△ 2018年底,深圳腾讯员工大会,刘炽平上台讲话。 摄影 | 吴家翔

腾讯想通了

“跟基因没有关系。”马化腾不掩饰对那个广为流传观点的不屑。

恰恰相反,他相信腾讯在TO B上有先天优势。“有些工作不难,就像施工队,谁都能施工,质量也不会差到哪去,但问题是:施工完有人用吗?做出来的东西跟消费者是不是连接?而我们能连接好用户。我有很多用户群跟你合作来连接,有巨大的优势。”

早在2013年底,马化腾就提出互联网+的概念。他去国家发改委演讲,向主任、各司局局长、处长将近600人,讲用互联网去“+”传统的各行各业。两场重要演讲之后,这个概念流行开来。

2015年两会前,马化腾受邀向政府智库提交了“互联网+”的意见。这个概念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那正是互联网+如日中天的时候,互联网+打车颠覆出行,互联网外卖改写餐饮,互联网支付入侵金融……一时间互联网人都在说赋能、颠覆,仿佛新的大革命已然来临,正大刀阔斧重组人类社会的命运。

腾讯业务团队很快听到相反的声音。互联网当主角,传统行业不服气,说“我+你还差不多” 。他们的忧虑在于,一旦开门欢迎互联网,下场会不会是把自个儿颠覆了。

行至深水区,“+”的对象变成了那些有着高高壁垒的行业——教育、医疗、能源、制造业……前方团队突然发现“+”不了了,许多产业的核心技术互联网公司不懂,人家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命脉交到别人手上。

僵局之中,马化腾捕捉到一个奇特的变化信号。2016年两会期间,他去拜访链家CEO左晖,了解到了全新的故事样本:一个线下传统中介机构不仅没有被互联网企业入侵、颠覆,还倒攻线上,成功逆袭,“最终成了老大”。

这次拜访给马化腾带来了很多启发,他渐渐想通了,面对更为复杂的产业格局,腾讯应该把自己定位为助手,给产业补充能力。

刘炽平也在上海分公司的恳谈会上反思,过去一整年几乎所有科技公司都在被社会舆论挑战,要怪就怪“颠覆”,“颠覆了很多行业,让很多人没饭吃了”,这既不对,也不是腾讯真正的机会,不管在医疗、教育、汽车、工业、零售上,腾讯的机会恰恰在颠覆的反面——“把技术分享出来,让所有伙伴参与”,“好的科技公司要为科技平民化做更多贡献”。

一旦转变思路,马化腾发现机会四处涌动。过去各行各业警惕着互联网巨头,而今也“逐渐想通”,医疗、制造、汽车、旅行、零售……纷纷敞开大门:让互联网企业进来,但自己仍是主角,借助互联网工具,期待重新崛起。

随着局面打开,腾讯将战略从互联网+逐步升级到“产业互联网”。如今复盘,马化腾想起了改革开放的历程,摸着石头过河,“很多东西是倒逼的”。

腾讯智慧零售部门的成立,就是需求倒逼的一个结果。

2017年11月,中国最大的超市品牌大润发被阿里收购。“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大润发创始人离开时的悲伤情绪迅速在业界传染开来——龙头已被降伏,其他企业命运将会如何?

面对强势渠道,品牌商们期待一个解决方案,于是纷纷找到腾讯,喊救命、要投资。

其中的代表是万达。王健林犹豫了很久,最终选择了腾讯。

令王健林意外的是,腾讯在合作条件中,没有要求万达排除其他支付工具。腾讯的解释是,一切为了用户,把选择权交到用户手上。

但另一方面,腾讯也意识到,品牌商、商场,是它不能丢失的支付场景。有资深的观察者甚至认为,当时马化腾若再不落子,可能满盘皆输。

腾讯迅速招兵买马,成立零售部门,回应了万达,跟京东、苏宁、融创一起入股万达,做数字化升级。

新建立的智慧零售部门设了5个头部标杆应用,优衣库、百丽鞋业、都市丽人、海澜之家、绫致,为零售业探索智慧解决方案。

腾讯变革150天 TO C到TO B 重兵投入产业互联网△ 摄影 | 吴家翔

全赛道绿灯

薄硕桐是零售部门最早三个员工之一,从微信战略部门加入到真正的地面战场,他终于体会到战火之猛烈,非得一周工作上百小时,才能勉力应对。深入超市,争抢客户,必要时还得肉搏,但他没想到,战火持续蔓延,竟烧到了内部战场——“一个零售业老板要见(腾讯)七波人,七波人对外互相竞价,规则不统一。内部竞争的结果是,这个零售老板反而可以渔翁得利。”

(编辑:三明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