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三明站长网 (https://www.0598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点评 > 正文

感染病毒,死于窒息:肺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0-03-07 16:48:24 所属栏目:点评 来源:互联网
导读:副标题#e# 各项研究均表明,新冠病毒主要损伤肺部。最新的患者遗体解剖报告(2月28日,首例)显示,虽然病毒导致的肺部纤维化(肺组织损伤后自我修复留下的“疤痕”)没有SARS导致的严重,但渗出性反应却更明显。重症患者的肺组织被大量黏液包裹导致缺氧,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各项研究均表明,新冠病毒主要损伤肺部。最新的患者遗体解剖报告(2月28日,首例)显示,虽然病毒导致的肺部纤维化(肺组织损伤后自我修复留下的“疤痕”)没有SARS导致的严重,但渗出性反应却更明显。重症患者的肺组织被大量黏液包裹导致缺氧,是死亡主因。

可是肺里怎么会出现黏液,到底发生了什么?它如何影响呼吸?医生们没有办法解决吗?

枝繁叶茂的“生命之树”

这个问题要从肺的解剖结构说起。

你可能从未见过自己的肺长什么样子,但一定见过树,那些枝叉顶端的叶子就是树的呼吸部位。人的肺也像一棵树一样,它的“叶子”就是各个气管末端的“肺泡”。看上去像一串串葡萄。

感染病毒,死于窒息:肺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人的肺泡,看上去像一串串葡萄 | 作者供图

肺泡被毛细血管环绕,每次呼吸,流经周围的血液一边从肺泡取走新鲜氧气,一边把二氧化碳交换出去。

感染病毒,死于窒息:肺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透过肺泡壁和血管壁交换气体(实际上,肺泡壁和血管壁大部分都融合在了一起,总厚度才0.4 微米,如此亲密无间就是为了让气体交换更高效) | lookfordiagnosis.com

肺泡非常小,每个直径才0.2~0.5毫米,但数量众多,加在一起,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就非常可观。人体内约有6亿个肺泡,如果全部铺开,面积可达100平方米,成年人每天需约500升氧气,完全不在话下。

当病毒经由呼吸道感染肺部,炎症反应使得肺部的血管扩张,血管壁的通透性(物质透过性)增强,血液中富含蛋白质的液体便会渗出血管外,挡在血管与肺泡之间,甚至漫进肺泡腔,阻碍肺泡中的氧气往血液扩散。

被感染的组织会呈局部水肿状态。局部水肿在炎症早期是有积极意义的:渗出液能稀释毒素,为前来消灭病原体(病毒)的免疫细胞带来营养,并带走代谢产物。此时,血液仍可以从其他健康肺泡获得氧气,患者的缺氧症状不会太明显。

但是,如果炎症加重,波及的范围太广,大面积液体渗出就会迅速加重身体缺氧。

患者遗体解剖报告显示,新冠病毒主要引起以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病变以渗出性为主。死者的肺组织被大量黏液包裹,阻碍了通气。原本像气球一样收放自如的肺泡,好似里里外外被糊满了浆糊、又灌进了水,氧气自然无法顺利进入血液。

老年或自身带有慢性疾病的重症患者,因免疫力较弱,病毒大量复制,治疗效果较差,炎症更容易波及整个肺部,令能有效吸收氧气的区域所剩无几。这样,无论血液如何勤快地往肺里跑,都注定无功而返。全身的缺氧逐渐加重,患者的预后也就堪忧了。

不过以上都是身体内部发生的事,我们又如何得知身体缺氧呢?

一个是呼吸频率加快。当呼吸所获取的氧气较正常减少,身体就会补偿性地加快呼吸。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6~20次,而重症患者呼吸次数往往超过每分钟30次。这种高频呼吸对人的体能消耗很大。

另外,由于缺氧,心脏不得不派血液更勤快地去全身送氧,心率加快也很常见,进一步增加患者的能量消耗。

另一个是血中氧饱和度降低。“血氧饱和度”是判断患者缺氧程度的常用指标,通俗讲,就是装满氧气的红细胞占全部红细胞的百分比。

从物理性质看,含氧量较高的动脉血呈鲜红色(不容易吸收红色光),而缺氧的静脉血则比较暗(容易吸收红光)。因此,临床常用一种夹在手指上的血氧饱和仪来测试“血氧饱和度”。它发射红光照射在指尖,通过观察皮下动脉血的红色程度,估算出血中的氧饱和度。

感染病毒,死于窒息:肺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指尖脉搏血氧饱和仪,十分小巧,能在不抽血的前提下,十分便捷地获得结果 | 作者供图

安静状态下,正常人的指尖血氧饱和度不低于95%,若低于93%,说明缺氧已经很严重了。

不过,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遇到末梢循环不好、或者贫血的人(测出的氧饱和度正常,但血细胞总数少,身体其实依然缺氧),就可能测不准。所以,最精确的还是直接抽动脉血(如手腕脉搏处)化验,这样还可兼得其他有用指标,比如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对病情不明或危重的患者,验血才是最靠谱。

逐级加码的氧气保卫战

如果身体已经因为炎症渗出液等问题导致缺氧了,又该怎么办呢?炎症的消退需要时间,即便进行抗感染、消炎处理,也不可能像绞毛巾一样将渗出液一下子去掉。所以只能从氧气上下功夫了。

所谓“轻者治病,重者救命”,医生通常根据缺氧程度采取不同级别的给氧策略,以保护患者的重要脏器,助其撑到炎症消退、肺功能恢复的一天。具体而言,从轻到重依次为:

1)吸氧

最常见到的是吸氧,也叫“氧疗”,即对症状轻微者给予鼻导管或者面罩吸氧。这种方法没啥风险,只是给氧浓度不好控制,容易漏气,当气流较大的时候还会感觉干燥寒冷。所以现在常用可控制流量,并带加温、湿化功能的高流量吸氧设备,让患者更舒适。

感染病毒,死于窒息:肺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鼻导管(左 | 图虫创意)和面罩吸氧(右 | wikihow),患者仍然靠自己呼吸,只是人工增加了吸入气体的含氧量

2)无创呼吸机

当缺氧症状较严重,无法靠吸氧纠正时,就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这时候就没有那么舒适了。

轻一点的可以使用无创呼吸机。这种呼吸机也是通过面罩和患者相连,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气压)打开气道,帮助肺部膨胀,减少患者呼吸疲劳。

由于面罩和患者面部需要紧密贴合,“脸皮比较薄”的人很容易发生面部压伤。而且喝水、吃饭、呕吐、咳痰的时候都得拿下,以防将异物吹进气管。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意识清醒,能平静配合的患者。

(编辑:三明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